本网讯在明朝皇帝朱元璋故里---凤阳,有一家集石英砂采矿、玻璃制品制造生产、玻璃制品加工、自营进出口一体的公司。这家公司外表看似普通,每日却能保持近百万只玻璃制品的生产量,拥有自身的专利技术,并依此将其产品远销海内外。近日,记者来到了安徽凤阳淮河玻璃有限公司进行了相关采访,采访中记者发现,除却生产与销售的种种荣光,一件件小小的玻璃快销品,还隐隐跳动着一颗“中国心”。
8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安徽凤阳淮河玻璃有限公司的厂房中,厂区大门前竖立着“创造世界竞争力的玻璃器皿品牌”几个大字,而这也正是其发展战略和目标。在公司总经理王夕增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厂区,数百名员工各司其职进行着生产、分类、包装等工作。王夕增告诉记者:“14年前,刚刚创业时,父亲便反复叮嘱要牢记质量如一、用户为先、信誉至上的宗旨,如今企业走上正轨,走出国门,身负展现中国品牌的责任,更不敢忘却这个道理。”
记者了解到,公司于2005年6月成立,如今已拥有中国节能多通道马蹄焰精白料窑炉三座,高技术生产流水线万只左右,公司现有员工700多名,其中掌握各种专利技术人员多达150人。此外,为了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六色印花机、土耳其进口硼砂、稀土元素调色剂等一项项具有专利的技术手段被投入到生产中,产品依靠不断地创新和优良的品质,正一步步实现“创造世界竞争力的玻璃器皿品牌”这个伟大目标。
在厂区的走廊,记者看到了许多公司众人参与公益活动及扶贫的照片,王夕增笑着说:“企业一直积极助力扶贫工作,甚至食堂里的鸡鱼肉蛋,许多都是来自贫困户的!”原来,在创业之初,王夕增便一直构想,一旦有一天企业能够做大做强,一定不能忘记回馈社会。在企业实现稳步发展后,王夕增便携众人积极投入到公益事业之中。随着扶贫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各地“百企帮百村”活动地推出,王夕增当即拍板,企业只有不忘初心,才能走得更快更远,务必大力支持扶贫工作。于是公司开始协助当地政府为贫困村建立养殖场,助学助困,收购贫困户农产品......2018年,安徽凤阳淮河玻璃有限公司被凤阳县人民政府授予百企帮百村先进企业、助学助困爱心企业。2019年,王夕增又荣获了“中国当代十大诚信企业家”等荣誉。
多年来,王夕增和公司一直坚定以“创造世界竞争力的玻璃器皿品牌”为发展战略和目标,不懈追求更优、更好、更新的服务,如今,其产品已经走进了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专门发往国外的茶杯、碗、盘子、碟等玻璃制品,被取名为“黛蒙”,即英语“钻石”的音译,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王夕增希望这些玻璃产品无论在哪都能像钻石一样璀璨夺目,长久使用。“黛蒙”品牌玻璃制品由于其独特的制造工艺,比正常钠钙玻璃耐高温程度大,且晶莹剔透,可以保持长时间不变色,受到了全世界消费者的好评。
在结束采访后,王夕增动容地说:“过去很久,每当跟外国人提起中国的工业产品,外国人总觉得中国产品工艺流程简单、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但是我想,如今中国的企业已渐渐让世界明白,中国的产品,即使是快销品,也能硬撼各国的品牌产品。就像这一件件小小的玻璃制品,其中隐隐跳动的,也是一颗中国心!”(徐东明 本网记者 李世龙)
Copyright © 2023 开云体育-让运动随心所欲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5026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