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是安徽第一个设市的城市,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这里曾经诞生了全省第一台空气压缩机、第一块手表、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冰箱、第一台收音机……可以说,蚌埠最重要的基因是创新,最显著的优势也是创新。
如今,蚌埠正深入学习贯彻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强市战略,创新活力、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6月24日,从北京传来好消息,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揭晓了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高世代TFT-LC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关键技术与装备”成果,被授予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记者从中研院了解到,“高世代TFT-LC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关键技术与装备”实现了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技术从0到1的突破,保障了我国万亿级信息显示产业的战略安全。
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技术的突破,是蚌埠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的一个缩影。
作为安徽的第二大科教大市,蚌埠拥有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中电科40/41所、中国兵器214所等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科大学等12所高等院校。
如何将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市委坚持把“推创新”作为工作主线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
出台《蚌埠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等系列文件,实施“淮畔明珠”人才计划,为创新创业提供政策保障;
近三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累计62.99亿元,年均增长18.4%,2023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24.48亿元,居全省第3位,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6.63%、居全省第4位;
真金白银投入创新,真心实意支持创新,越来越多从0到1的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正在蚌埠孕育诞生。
向着关键核心技术发力,近年来,蚌埠攻克了疫苗用中性硼硅玻璃管、高强柔性盖板玻璃原片等“卡脖子”技术,在国内率先研发出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稳定量产世界最薄0.12毫米超薄触控玻璃,系统掌握聚乳酸全产业链工业化生产技术,建成全球首条1.5万吨/年秸秆制糖产业化示范线,提升创新成果应用力
实现0到1的突破后,怎么才能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蚌埠正以改革创新精神,重点发力从1到10,推进新材料、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6月23日,在酒泉东风发射场,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成功。此次飞行-回收试验所使用的三台龙云液氧甲烷发动机由蚌埠市九州云箭公司研发,并在蚌埠总装基地进行发动机整机及零部组件的标准化装配与测试。
近年来,依托中电科40/41所、北方微电子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蚌埠坚持创新驱动、招商带动“两动并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商业航天产业园,现已集聚星河动力、凌空天行、深蓝航天等企业10余家,在谈即将落地项目20余个,正聚焦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航天级关键材料、动力系统共享测试服务等细分赛道,促成更多产业资源、优质项目在蚌埠汇集。
Copyright © 2023 开云体育-让运动随心所欲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5026561号